【文字解讀-環境保護】《淮南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過程監督管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4-09-16 10:46信息來源:淮南市生態環境局文字大?。篬    ] 背景色:       

一、起草背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要求,切實解決農村水體黑臭問題,持續提升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張志強市長安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環辦土壤〔202323號)《安徽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皖政辦〔20244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淮南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過程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近年來,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淮南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排查上報的336條農村黑臭水體,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治理149條,治理完成的水體初步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預期目標。但由于我市地處皖北地區,農村水體多為封閉式水體,水體自凈能力弱,生活污水處理基礎差,長效管護機制不健全,治理完成后水體水質容易反彈,治理項目施工過程中還存在監管不到位等情況。為確保已治理完成的水體長效管護措施有效落實,未治理完成的水體得到系統治理,清單外水體得到動態管理,實現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過程監管,我市制定了《辦法》。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一)文件起草

20246-7月,市生態環境局按照國家和省關于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相關要求,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組織對項目管理、資金籌集等相關工作開展調研并起草《辦法》(初稿)。經局內部充分研討修改形成《辦法》(征求意見稿)。

(二)意見征集及反饋

20247-8月,采取網上和書面征求縣區、部門意見,召開專家學者及基層治理工作人員意見征集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廣泛征求吸納各方意見建議。

(三)合法性審查

825日,市司法局出具了該《辦法》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意見,通過了合法性審查。

(四)政府會議審議

826日,第98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淮南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過程監督管理辦法》。

(五)正式發文

828日,正式印發《淮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淮南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全過程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淮府辦〔202411。

四、工作目標

為我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提供全過程的規范依據,促進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縣區政府落實責任分工,提高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和針對性,規范治理項目的招投標和過程管理,強化返黑返臭水體的監督問責,確保全市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五、主要內容

《辦法》共分為八章四十九條,包含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全過程。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職責分工

明確縣(區)政府的主體責任,市生態環境局的牽頭責任,市財政局的預算執行和資金監管指導責任,市住建局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置和指導具備條件的農村生活污水納入城市管網責任,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面源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責任,市水利局的指導開展水系連通和落實河湖長制責任,市審計局的在日常審計中關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是否合規等責任,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做好民宿、餐飲、賓館、農家樂等涉水經營主體監管責任。

(二)治理流程

1.動態排查認定。明確了排查類型為房前屋后河塘溝渠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體,羅列了農村黑臭水體的判定方式包括感官特征判斷、公眾評議、水質監測三種方式,說明了可不判定為黑臭水體特殊情況。

2.調查分析成因。通過對水體狀況、水質現狀、污染來源等進行調查,分析水體黑臭成因。強調排查有無外源污染和內源污染。以水質現狀調查和污染來源調查結果為基礎,分析黑臭水體成因。

3.系統開展治理。明確治理基本技術路線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系連通、生態修復”,基于分析得出的成因,組織進一步詳細的調研、論證,科學制定“一水一策”。重點強調整治項目實施前,應落實源頭污染防控措施。

(三)項目實施

1.依法招標投標。要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要嚴格落實招標投標制度,依法進行招標、采購。合理劃分標段,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投標人。投標人存在串通投標、借用他人資質參與投標等行為,涉及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嚴格依法依規查處。

2.施工建設管理。明確項目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項目區鄉鎮(街道)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所應履行的職責,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和財政部門所應履行的工程進度、質量、資金監管職責等。

3.治理效果驗收。明確年度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驗收程序和標準,強調完成治理的水體需達到治理措施完成、水體不黑不臭、建有長效管護機制、周邊群眾滿意、公示無異議。

六、創新舉措

《辦法》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為技術依據,根據招投標和項目管理相關規定及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精神,在簡明扼要規定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識別、成因分析、控源截污、水體治理、監測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職責分工、項目招投標和建設監督管理、治理后長效管控、爭取項目保障資金、新增黑臭水體和治理后返黑返臭水體責任追究等內容,包含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涉及的全過程,有力的提高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建設管理水平。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壓實各方責任。市生態環境局對納入市級清單水體每半年開展一次全面巡查和水質監測,會同農業農村、水利聯合抽查國家、省清單水體,建立問題臺賬,及時督促整改。壓實縣區主體責任,督促縣區級總河長定期調度整治工作,加強保護管理工作的溝通與協調,適當加密巡查頻次,并分級建立巡查臺賬,及時清理污染源,確保水體不返黑返臭。

二是加強政策宣傳。依托“鄉村大喇叭”“生態振興之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載體,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動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綠色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引導農村企業及經營者進一步增強生態環保意識。

三是保障治理資金。督促縣區政府將治理及管護費用列入財政預算,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金融資本投入。通過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精品示范村治理、爭取上級治理試點和專項資金等強化資金保障措施。

四是落實長效管護。鼓勵以用促治,引導支持以承包經營等形式合理利用農村閑置水體,推動農村水體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對治理完成后返黑返臭和清單外水體按照《辦法》依法依規追責問責。

八、政策咨詢渠道

解讀機關淮南市生態環境局

解讀科室土壤生態環境科

  任永彬

聯系方式0554-2676180

為進一步了解掌握社會公眾對政策執行效果的反饋與評價,請您對該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我們將及時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斷完善。
  • 姓  名:

  • 聯系方式:

  • *內  容:

  • *驗 證 碼: